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把握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培育和壮大学校主流价值,就加强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治方向。坚持中小学教育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
(二)坚持育人为本。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使各个教育环节同向同行,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三)坚持分工合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合理分工,强化责任,明确要求,齐抓共管,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各单位协同配合、全员支持参与,构建全市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重点 (一)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健全中小学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加强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团员学习的重要内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史国史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国情教育、信仰教育,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仪式活动,进一步构建新时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分析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
效机制,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全体教职工要坚定政治立场、理论修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对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敢抓敢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二)合力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利用团、队在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的优势,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扎实有效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确保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开展人文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活动为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完善“家校共育”教育网络,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法制文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
(三)切实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新闻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各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氛围营造的作用,把严本单位新闻宣传的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加强对本单位发放的宣传资料的监管和严控。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工作,明确网络安全纪律,提高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扩散。要进一步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监管和引导,完善落实舆情监控制度。加强敏感时期、重点时段、特殊群体的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通报舆情信息热点,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对涉及重大舆情事件坚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处置”。
(四)着力完善课堂教学及学术活动管理。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正确处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学术自由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把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严禁教师在课堂上散布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防止个别教师故意混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利用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等学术交流平台标新立异,散播错误观点和言论。防止个别教师在授课中掺杂个人负面情绪,将课堂作为宣泄自己对社会、学校不满的窗口,在课堂上妄议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发表不当言论。
(五)有效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加强对师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风气。高度警惕宗教组织利用秋季新学期开学等时间节点,借助网络贴吧、微信微博、社交软件等隐蔽方式拉拢学生信教。积极做好教育系统党外代表人士的了解掌握、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支持和配合系统内党外干部开展工作。支持系统内民主党派成员和基层组织正常开展活动。持续关注和防范原民办教师等教师队伍因待遇等诉求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工作机制 (一)建立业务培训机制。各中小学校党组织每学期至少安排 1 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学习,开展舆情风险防范及应对处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组织开展意识形态主题宣讲活动。加强意识形态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意识形态工作专门力量的政治素养和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专项研判机制。各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开展针对意识形态的专题研究与舆情研判,每年至少开展 2 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建立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分析制
度,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综合分析;建立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制度,每年至少通报1 次。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和师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及时进行研判,有针对性的进行部署、引导和处置,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安全。
(三)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各中小学校党组织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党建工作述职重要内容。各中小学党组织班子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组织)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与评议。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目标考核紧密结合,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三基建设”评估检查之中。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推动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根弦任何时候都必须绷紧、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抓制度完善、抓责任落实、抓督查考核,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履行教育系统意识形态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职责。各单位要成立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组织其他成员和学校行政人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二)强化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机关党委办公室作为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局机关各科室按照工
作分工落实相关监督管理职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对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运行机制、责任体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负责尽责,严格追责问责。
(三)强化落实,深入贯彻实施。市直各学校(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强化落实,强化执行、强化督查,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硬杠铁纪抓紧、抓好、抓实。坚持问题导向,提出管用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为一个个项目、一个个载体、一个个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分享到: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合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以促进中小学意识形态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 1 至 2 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篇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xx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
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
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 1 至 2 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一)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电大班集体就像一只乘风破浪的船,掌舵的就是班
主任。班主任是电大学生的领航者,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组织,就会一盘散沙。
(二)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
电大班主任不仅是教师中的骨干,还是校长的助手。学校各项工作要得到具体落实,必须得到班主任的具体实施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工作只有通过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大量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才能有效的在电大学生中贯彻实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电大学生身上。
(三)各方教育的联系者和协调者
实践告诉我们,大到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小到一个班集体,形成教育合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教育力量有机地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力量。我们电大学生在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中要发挥整体功能,发挥整体效益,这就需要班主任的联系和协调。
(四)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德高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师。育人先育己,敢为人师者,不可一日废学。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更新的日益加快,班主任应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这是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班主任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由单纯“放电”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不断“充电”的学习者,才可能保证开放教育的高质量,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完成向“导学”教师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五)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应该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者。所谓“权威”,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与职位有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学生都会吸引到管理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服务者。应该把学生的呼声作为工作关注的第一信号,学生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选择,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第一考虑对象。因此,电大班主任应牢牢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学习工作上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
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
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2 篇 范文
(一)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电大班集体就像一只乘风破浪的船,掌舵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电大学生的领航者,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组织,就会一盘散沙。
(二)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
电大班主任不仅是教师中的骨干,还是校长的助手。学校各项工作要得到具体落实,必须得到班主任的具体实施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工作只有通过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大量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才能有效的在电大学生中贯彻实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电大学生身上。
(三)各方教育的联系者和协调者
实践告诉我们,大到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小到一个班集体,形成教育合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教育力量有机地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力量。我们电大学生在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中要发挥整体功能,发挥整体效益,这就需要班主任的联系和协调。
(四)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德高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师。育人先育己,敢为人师者,不可一日废学。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更新的日益加快,班主任应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把握和跟踪现代
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这是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班主任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由单纯“放电”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不断“充电”的学习者,才可能保证开放教育的高质量,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完成向“导学”教师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五)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应该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者。所谓“权威”,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与职位有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学生都会吸引到管理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服务者。应该把学生的呼声作为工作关注的第一信号,学生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选择,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第一考虑对象。因此,电大班主任应牢牢
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学习工作上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
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
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
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 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
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一、做到四个落实 (一)组织落实。健全学校安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主管安全副校长为副组长,副校长、政教、教务、总务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及时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强化事故防范工作,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
)
(二)
制度。
落实。本学期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整改限时制、完成复核制。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职责具体化、精细化。(如增加保安、美育课的责任、制度等)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纠错必严。
(三)责任落 实。年初校长与教育局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后,学校根据责任状逐级分解任务和防控指标,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工作职责。实行领导包区域、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学生;总务处包校园公共设施及门房;德育、政教处包师生培训、学生活动及安全教育;教务处包课堂教学及功能室设施设备安全、家长包孩子的节假日安全的六包管理责任制。将安全教育工作与教职工的考核考评相结合,重点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在场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签批谁负责”分层负责,分级落实,分块管理,不留盲点、不出漏洞。做到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织成横到边、纵到底、多角度、全方位的校园
安全防范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并将安全工作作为对学校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四)措施落实。按照领导责任分工,分区域成立了 8 大排查检查小组,(以书记为组长的综合办公楼三、四层排查检查小组;以王丽副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办公楼一、二层排查检查小组;以乔吉林主任为组长的 1 号教学楼区域排查检查小组;以李伏晗副校长为组长的 2号教学楼区域排查检查小组;以李思国主任为组长的 3 号教学楼区域排查检查小组;以代良恒主任为组长的校园公共区域及校园周边排查检查小组;以汪建民大队辅导员为组长的体育活动区域及活动设施排查检查小组;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的重点岗位(放学路队)责任管理检查 6 个小组。),确保了校园安全。同时认真落实了学校月度安全大检查、整改、上报工作。切实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
二、做好四种预防 (一)健全优化完善学校安全应急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如预防校园欺凌应急预案等);建立了学校应急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以书记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保卫小组;以副校长李伏晗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小组;以乔吉林主任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现场救护小组;以李思国主任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通讯联络小组;以代良恒主任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后勤保障小组;以王丽副校长为组长的安全事故应急调查小组。)、师生安全培训和
演练制度,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思想到位,绷紧安全弦,将安全工作纳入学校行政例会的必备议题和议程。并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做好各类矛盾与纠纷的排查处理工作。对校园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偶发事件能及时、耐心、认真地调查,坚决、果断、妥善处理。
(四)开展常规检查,预防为主。认真落实一日巡查、一周检查、一旬自查、一月校检制度,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情况和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管理。防患于未然。
三、深化安全教育,做到四面展开(不汇报)
我校以安全主题教育为重点,经常性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1.在上级的指导下,规范了学校的安全防卫措施,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防范、防火、禁毒、防震、防灾减灾等知识讲座,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抓住“安全教育日、教育周、安全生产月”这一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九个一”。即举行一次启动仪式;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出好一期宣传栏和黑板报;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看一次安全教育网播;进行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开展一次专项主题班会;举行一次征文或手抄
报比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安全防患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使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加强自我保护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3.开展日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4.有针对性分类教育。1—6 年级全生都有参加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宣传橱窗,各年级各班班会、班队活动、每日“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等教育活动,还对学生进行新《中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个”道德好习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活动,包括“安全知识竞赛”、“自办安全手抄小报展评”。4—6 年级学生,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师生“以案说法”讲座。3—6 年级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图片展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净化育人环境,做到四个联合 1.联合交警、派出所等部门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净化育人环境。
2.联合家长,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提倡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造册,严禁末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严禁家长其三龙车送学生上下学。
3.联合综合执法对周边商贩进行治理。
4.联合卫生、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学校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控等进行检查。本学期各年级发生传染病例,三(1)班、五(2)停课。
五、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整治整改。
1、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和安全隐患整改台账。对校园、校舍及周边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到对教学楼卫生间设施重点部位(如卫生间水、暖、电,护栏,橱窗,校门等)一天一检查;消防设施一周一排查;校园公共设施、活动器材一周或一旬一排查;校园、校舍、附属建筑及周边一月一排查。
3、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记录并上报主管领导,限时整改。整改情况按月上报教育局安全办。
4、迎接上级专项检查 4 次。常规检查 本学期排查、检查次,发现问题 200 多处,自己处理处,需要维修整改 82 处,已经完成维修整改 82 处。
六、经费保障 学校建立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1、本学期投入校园安全建设资金:
(1)购买消防设备(墙面安全指示灯)880.00 元;(2)购买安保器械 574.00 元;(3)灭火器加干粉 128.00 元;(4)校园监控增加 3 个摄像头 2513.00 元;(5)校园值夜班保安工资10800.00 元。小计:14895.00 元。
2、校园安全隐患维修整改投入资金:(1)校园监控维修费8530.00 元;(2)学校消防控制维修费 3175.00 元;(3)消防设施(应急灯、安全指示灯、消防柜、消防柜玻璃等)1750.00 元;(4)护栏、橱窗、门及门口子维修费 2487.00 元;(5)校园后大门维修费 450.00 元;(6)校园围墙维修费 5320.00 元;(7)校门口车辆禁停牌更换轮子 720.00 元。小计:20219.00 元。两项共计37327.00 元。
七、展望未来常抓不懈 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重视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安全卫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工作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