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党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
读《共产党宣言》 的心得体会 文章一开始, 独特的开场白, 就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徘徊。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 教皇和沙皇、 梅特涅和基佐、 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 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共产党宣言》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资产者和无产者、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宣言》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 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 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 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宣言》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 发展过程, 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宣言》 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 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 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宣言》 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 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 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三种类型, 即封建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或“真正的” 的社会主义。
使人们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有了新了 解, 树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概念。
在共产党宣言里, 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 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 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 力挣得的自由。
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 利益主义, 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 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
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 在战争中暴露无遗。
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 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两个必然”是《宣言》 的著名论断,
原文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 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之所以能穿越160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 璀璨夺目。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
这一理论不但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无产阶级所运用, 而且还在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
150年前, 当马克思、 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 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 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 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 的先进思想, 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 到“三个代表”, 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 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 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发展、 开拓创新的产物。《宣言》 发表后数十年间, 马、 恩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
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阐明了不断革命、 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和理论。
时代在变化, 社会在进步, 当今世界和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 但我们坚信,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不管现在和将来,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不败之地!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 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实代表。
这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从今以后, 我会严格要求自己, 并运用其中丰富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武装自己, 努力实践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实践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加强思想意识, 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努力学习各科知识, 使自 己有一个更高的进步和飞跃。
我会全力以赴!
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
通过一段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经典名著之一《资本论》 , 我从中获益匪浅。
《资本论》 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
马克思在《资本论》 及其手稿等论著中,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 精辟的阐述。
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 。
《资本论》 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 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 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 劳动要成为价值实体, 必须是有效劳动。“商品要成为价值, 首先必须是效用; 同样, 劳动要被看作是抽象意义上人的力量、 人类劳动的消耗,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
劳动的有用性, 一要体现在使用价值上,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要体现在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上,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使用价值是为社会和他人生产的,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转化为社会劳动; 三要体现在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在量上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上, 如果生产的使用价值超过社会需要, 就会出现
生产过剩。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一切过剩商品其使用价值对社会来说是多余的, 因此付出的劳动自然也是无效劳动。
无效劳动不形成价值。
在谈到商品价值时,
马克思总是强调它是商品所包含(凝结)
的抽象劳动, 而不涉及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
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形成与价值增值过程时, 从未只强调劳动一个因素。
他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 明确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作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是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也是转移不变资本(即物质生产要素)
价值的过程, 没有不变资本, 具体劳动无法进行; 作为价值增值过程, 是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 没有可变资本(活劳动), 价值和剩余价值也无以形成。物质生产要素虽然不是价值的源泉, 但它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 物质生产要素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 没有它, 劳动者就不能创造价值。
劳动只有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结合, 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 才能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否则, 什么都生产不出来。
马克思指出:
“没有自然界, 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 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 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 由其中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
由此可见, 物质生产要素是将活劳动转化为物化劳动的物质媒介, 没有它, 抽象劳动无法凝结成价值。
所以说, 物质生产要素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二, 物质生产要素本身 的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物质生产要素不是价值源泉, 但它本身是商品, 有价值。
它的价值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第三, 不同的物质生产要素对劳动创造价值所起的作用不同。
同样的劳动者, 如果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不同, 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不同, 创造的价值也不同。
物质生产要素的先进程度要与劳动者的素质相适应, 不是越先进越好。
第四, 物质生产要素的优劣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或剩余价值。
马克思指出:
“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恰恰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必要劳动, 增加相对剩余劳动, 从而提高剩余价值。
” 在劳动量不变或略有增加的情况下, 使用机器可以比手工工具多创造出 10 倍、
100 倍、 甚至千倍的物质产品。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可以得到超额剩余价值;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企业可以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而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就其源泉来说, 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 和谐社会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样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劳动价值论也包括基本内容和展开内容, 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
一方面, 和谐社会关于人与经济的全面和谐, 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 和谐社会的建设, 也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指导并不断发展与丰富其理论体系, 二者形成相互支撑、 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劳动价值论是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是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基石和支柱。
根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价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理论, 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是配置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的基础, 它作用于经济运动的全部过程, 既作用于微观, 又作用于宏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撑, 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