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800字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800字
【模板仅供参考】
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以下是XXXX和大家分享2021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3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总结
我院自20__年10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
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
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一、组织管理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
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
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
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
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
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4名带教老
师,12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
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
、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
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12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
医案总结24份,学习心得24篇,跟师笔记96篇。公开发表
临床经验的论文1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6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
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
文1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
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
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
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
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
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
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
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
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
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
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篇二: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800字
中医诊断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中的核心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技术。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医诊断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诊断学强调个体化诊断。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强调全面观察患者的整体症状、体征和舌脉等,注重病症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气色、舌苔和脉象等,辅以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从而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正确的诊断提供依据。这种个体化的诊断方法,不仅帮助医生从丰富的信息中找寻精确的病因病机,也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能力。
其次,中医诊断学强调辨证论治。中医将疾病视为一个整体,追求病因病机的全面把握,讲究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的匹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各种辨证方法和辨证分析技巧,逐渐掌握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面对疾病时,我学会了通过辨证来把握病情的转变和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合适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再次,中医诊断学注重病因病机的辨析。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病因紧密相关,重视从病因入手,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整个病程的变化规律。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疾病并非简单的症状表现,而是深层次的病因病机作用结果。只有全面了解病因病机,才能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我努力学习各种疾病的发生机理和病机规律,注重动态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更好地掌握病因病机的变化趋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
最后,学习中医诊断学让我深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中医学源远流长,包括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方法,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无论是经络学、脏腑学还是辨证学,都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理解和运用。为此,我积极参加临床实习和病案讨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巧,逐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病机,借助辨证方法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特点,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800字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800字
【模板仅供参考】
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以下是XXXX和大家分享2021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3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总结
我院自20__年10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
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
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一、组织管理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
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
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
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
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
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4名带教老
师,12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
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
、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
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12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
医案总结24份,学习心得24篇,跟师笔记96篇。公开发表
临床经验的论文1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6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
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
文1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
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
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
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
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
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
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
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
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
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
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精选优质范文-欢迎下载参考
篇四: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800字
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共
9页
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篇二:学习中医诊断学之体会
学习中医诊断学之体会
王兆军
江苏省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223300)
摘要:中医诊断是中医工作者的必修课,验症识脉,辨证施治。但是以证为先还是以病为先,在现代学医人中,特别是受西医影响,多有/共
9页
篇五: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800字
中医诊断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是我们中国传统医学,在远古时代,我们国家就只有中医。后来,我们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所以引进了不少的西方的医学方法,我们中国人也到西方学习医学。不管怎么样,我们中国的医学还是很重要的。小编整理了一份中医诊断学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对中医的向往始于年幼尚未懂事的时候。有一次年少无知,一脚踏入奶奶刚烧好的洗澡水里,傻孩子还不会自己把腿抽出来,就只会在那边哭,等奶奶发现赶过来时,我的整个脚就快成熟透的猪蹄了。奶奶赶紧抱着我跑到县医院里去,当时医生做了什么处理我真心回忆不起来了,只是牢牢地记得托他不是那么高明的医术的福,我痛得跟杀猪一样叫,回家后还哭了一宿睡不着,奶奶心里也不好受,祖孙俩就抱在那儿哭。恰好一个平时和奶奶颇有交情的赤脚医生经过,见此情景,赶紧从自己的药箱里拣出几味草药,嘱咐我奶奶熬水放凉,然后洗掉了我伤口上的脓液,再把草药捣碎给我敷上,没多久就感觉没那么疼了。一个星期后,我脚上的皮肤就重新长好了,只在脚丫子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疤。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憧憬着成为这样一个神奇的人,能把病痛从我身上,从我身边的人身上赶走。
时间一晃快二十年了,在这期间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不少中医经典、启蒙读物,虽学了不少,但总觉得学得不扎实。这学期开的基础中医学给了我一个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中医。但在我一直的认识中,中医便是一门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经验科学,所以我觉得中医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首先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滑脉,什么是弦脉,什么样的舌叫胖大舌,而什么样的舌又叫瘦小舌,其次这样的学习方法无异于在死记硬背,要学那就应该好好学,就应该让这些宝贵的知识流动起来,那才是能被我们运用的知识。不过这可能也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有关,毕竟我们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若中医所占比例过多,未免让人有本末倒置之忧。庆幸的是,我在我们专业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她也和我一样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也不想让中医的学习浅尝即止。于是在询问老师、阅读名老中医自学成才的传记之后,我们决定利用名医医案做模拟的辩证练习,在这过程中,我们都获益匪浅。仅以我们所做练习中比较有趣的两个医案为例,谈谈我在这一过程中所学所思。
医案1:患者,女学生,17岁,自诉:因与同学去河里捕鱼,洗澡戏水,随之饮食生冷之品,夜间觉身体不适,自服克感敏2片入睡,次日腰腹疼痛难忍,继而经行不畅,量少,色黑有小血块,伴身酸头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患者痛苦面容,脉沉紧微滑,舌质微青,苔白微腻。
在讨论初期,我们讨论的比较混乱,看到一个症状就去想是什么原因,结果到最后也没能清楚地表达出这个患者所患疾病的实质。在我
一个读中医专业的同学的帮助下,我们重新找到了辨证的思路,从整体入手考虑,以脏腑辨证为主线,辨病位、辨虚实、便表里、便寒热,以此为线,顺藤摸瓜。患者经行不畅、量少、色黑有块,生殖功能障碍,且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所以病位在肾、脾二脏;脉沉紧,经行不畅,同时舌质青,青主寒痛,所以为里证、寒症。在这里我有个困惑是为什么病症会在短短的两天之内就会发展为里证,我的同学的解释是寒邪正旺,同时正气虚弱(患者那几天恰处于经期前后),寒邪有可能会直中脾,很快就穿过了表证阶段。最后我们尝试下的辨证结果便是:寒邪直中,寒凝胞宫、气滞血瘀,治法当温阳祛寒,行气化瘀,可选附子理中丸温中祛寒,以附子温肾阳,干姜振奋脾阳,我一开始选择的是血府逐淤汤,却被我同学提醒说血府逐淤汤、膈下逐瘀汤等一系列的汤并不是从气滞入手,而是直接破解久积的淤血,所以其针对的应该是中老年那种长年累积下来的血瘀。在此次的辨证练习中,我们重新温习了望闻问切四个方面,主要集中于病史询问及脉象,对疾病的发展和方剂的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医案2:陈某,男,5岁。患儿因发热6天,门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住院。住院后经胸部X线检查左肺有片状阴影,痰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为金葡菌肺炎。仍高热,体温在三十九摄氏度上下,轻咳,不喘,住院后继续用抗生素治疗,仍未能控制病情,高热继续,且全身出现皮疹,有的融合成片。住院期间曾用过麻杏石甘汤加减之类的中药亦未见效。及至住院第九日,病程第十五日请中医会诊。中医所见:患儿烦躁,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皮疹色深红,唇干裂,啼哭无声且无泪,舌绛无苔,脉细数。
一开始我们用西医诊断思维思考,考虑为什么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什么会出现高热,发现这样做并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思维,然后再重新调整思路,从中医辨证入手。患儿的高热应为阳亢的表现,而且是因为阴液亏竭导致的阴虚内热,因为他皮肤干燥,唇干裂,啼哭无泪,正是津液耗竭的表现,所以治法当以清热滋阴。在医案随附的解析中,我们知道了这是典型的温热病,发病急,热相中,绛舌是热入营分的重要辨证依据,且身上见疹,邪入营分无疑,且如果高热病例用一般清热无效时,应考虑到液亏、水不济火的问题,所以在强有力的清营解毒的同时,应当给予同样强有力的滋阴救液,所以治法当清营解毒,滋阴救液。
这两个医案的分析中可能还有幼稚之处,还请老师多多见谅,而这就是我们自己不断摸索练习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学习的感受是通过医案练习,我发现了自己在理论学习中薄弱的地方或者理解有误的地方,并在不断的重复中巩固了知识的记忆,同时知道了这些知识应当如何运用,学习的动力更足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即便以后自己不是一名中医医生,但也不会不论寒热虚实就给病人使用中成药。总体来说,受益良多。但不得不说,这个练习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专业基础,仅由初学者自己去进行很难有提高,因为像我们这种基础薄弱的初学者无法找出自己思维上的漏洞,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我那位学中医专业的同学在这一过
程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估计我们的练习也仅仅是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而已。
基础中医学的课程告一段落了,但我知道我的中医学习才刚开始迈上正轨,我会把医案练习坚持下去,并在基础都熟练之后多去门诊见习,跟随老师出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在真正的实践当中有质的提高。
推荐访问:中医诊断学心得体会800字 心得体会 中医 诊断学